目前分類:課程與教學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班級常規的經營包括下列三項性質: 
1. 預防性常規管理
 目標在於防範學生不當行為或偏差行為的發生前的準備工作。一位有效能的教師要能察言觀色,事前察覺。對此,教師要深入了解班上每位學生人格特質、學習習性,利用多樣而有趣的學習活動,激發學生學習動機,使其不當行為消弭於無形

2. 支持性常規管理

文章標籤

jou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學的十大原則:

起點:準備與類化

過程:自動、努力、個性適應、適時指導、社會化

結果:熟練、完整學習、同時學習


jou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知識
1)個別事物和共通事物的記憶。
2)最強調的部分是記憶的心理歷程。

例如:指出甲午戰爭發生的日期、列出計算平均數的步驟、說出植物的分類。

2.理解

文章標籤

jou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忠實觀:教師是執行者 ,不可改變課程原貌


2.調適觀:教師課程發展者 ,課程設計者和教師間有協調的空間,可以課外補充教材

jou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學習」應以學生為主體:

你要學生「學習」,得要他參與你的教學活動。要他打從心理頭願意,則引起動機是絕對必要的。「學習」也有待學生自己對接收的新資訊進行內化活動,而這是別人無法代勞的。


教師是啟發者、鼓勵者、仲裁者:

文章標籤

jou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腦力激盪法(Brainstorming)。腦力激盪法是由美國奧斯朋博士所主張。此法運用團體思考的形式,讓同儕間思想做相互激盪,並引發連鎖反應,期盼導出創造思考力的一種技術。人數:不宜太多,五至十八人為宜


2.菲立普66(Phillips 66)。由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菲立普(J. Donald Phillips)所倡行。特色是能很快地成立討論小組並不需要給學生討論前的準備。學生也不必熟練團體討論的技巧,對於剛行成的團體要進行分組討論時極為適宜。人數:必須恰好六人

 

jou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