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近參加國科會所辦的計畫書撰寫座談會,其中聽洪世章老師在談撰寫要點之餘,提到對新進學者(拿到Ph.D年之內)的建言,有些感觸,特別寫出來分享。

C301 = CV ~

洪老師首先介紹表C301,個人資料的填寫。他提到,許多新進學者,常常忽略了這部分的重要性。殊不知,審查者為何要花時間在你身上審核,就決定於此表給他的第一印象。這就是一位學者的CV。

他還提到,有一些C301表一看就知道是助理寫的,或是菜鳥寫的,這表示申請者不是很在意,當然審查者就更不會在意~直接先丟一邊吧。

重點怎麼看?看編排格式就知道,行距用錯、字體大小和字型不對,甚至畢業日期都打錯。對自己都搞不清的人,審查者自然不會高看太多。

寫到這裡,背上有點涼颼颼。是蕭子的學生都知道,文章格式是蕭子必唸的一個重點,幾乎沒有人沒被唸過。我也是被唸過,才知道自己平時寫作是忽略這麼多重要的東西。還好,先被唸過,總比丟人丟到外面好多了,也才知道蕭子的訓練是多麼重要。

幾篇才夠~

中英文著作要不要多?這牽涉到「量」重要還是「質」重要!

洪老師提到一點很重要的觀念:現在審查的重點,在看你的文章重不重要,影響力大不大,而不是你有幾篇論文。雖然表格要填的是五年內著作,但是你的文章就是只有2-3篇,幾乎是5年才有一篇,但是都是第一級期刊,這當然都寫,管他是不是5年內。因為你的影響絕對不是5年而已,審查者也知道第一級期刊的難度,5年一篇已經不錯了。因此別擔心篇數的問題,要擔心的是品質的問題!

乾淨~

表302是著作的編排。洪老師提到一個重點:期刊著作的編排是你要傳遞什麼訊息給作者。

五年內的作品共計20篇,涵蓋五大領域,這樣的作者好不好?

好,也不好。好是指量不少,會的領域也廣。

但是,量多,都很好嗎?不見得!若是期刊是名不見經傳,這只是表示出這個作者「很投機」,專找小期刊投。更糟糕的是,若找的期刊是惡名昭彰的,例如給錢就刊登,那麼你就完了,審查者就會給你做記號,一輩子就被貼上爛研究者的標籤。

領域廣,也有類似的問題。一個人精力有限(當然也會有天才存在,我指一般人),若研究領域可以分散到4-5個,通常是和別人合掛,這種合掛的研究,研究者投入的研究精力就很有限,甚至根本只是掛名。審查者對這樣的研究者一般會有兩種印象:一是貪多嚼不爛(心力太分散,研究會做不好)、二是搭便車。

洪老師認為,一位新進學者需要的是把一個領域、一個研究做好就好。所有的審查者也都是由新進學者的身份走來,都知道新進學者能力的極限。與其做許多研究都是蜻蜓點水,不如專注於某一項研究好好做。

因此,在表302中,著作簡單幾項,乾乾淨淨,並沒有關係,只要幾項研究之間具備關連性、一致性,就表示你在深耕這塊領域。審查者一看,自然知道,這是一個腳踏實地的研究者,印象當然就會不錯。

小結:

我雖然還不是新進學者,不過洪老師的一番話,對我而言並非新鮮事,因為這些都與平時蕭子的「歲歲唸」(沒打錯)相呼應。

蕭子平時對於細節的要求,大概是所上老師少見的。蕭子平時就耳提面命:「千萬不要投爛期刊,那會把你的名聲弄壞」、「你要讓人家知道你是誰,知道你的學術標籤」、「做的慢沒關係,要做的深」、「做研究要有連貫性,知識才容易累積」。這些種種,跟今天洪老師談的道理,根本上是一致的。

蕭子更進一步說,「要學會與研究社群的人對話」、「要瞭解你所屬的社群,與對話的對象」,「要透過與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學者接觸,建構自己的學術網路」等等,要讓我們瞭解真正的國際學術要接軌,應該怎麼做。

可以說,蕭子在平時對我們的要求,其實就是要讓我們熟悉真正正派的學術運作是怎麼一回事。這樣做雖然是辛苦(因為量少),但是卻紮實。可以說,學術是沒有捷徑,只有老老實實紮馬步、潔身自好,學術之路才能走的長遠。在此,再一次感謝蕭子的歲歲唸!

引自:http://reswithoutnumbers.blogspot.com/2009/12/blog-post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u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