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在養成過程中需要學很多研究方法,學完量化研究方法,還有質化研究方法;學了最流行的方法,還會不斷產生更多更前衛的方法。研究方法好似會減數分裂的怪物,永遠都學不完似的。

大學、碩班在練基本功時,我埋頭學了很多方法(其實是去圖書館硬K很多本研究法的書)。我以前常常學了新的方法就會不知不覺地開始練習使用這些方法,可是卻忽略研究問題本身的脈絡,常發生拿把大牛刀去殺雞的問題。我是一直到了博班,才慢慢開始體會真正的好研究不是用了多麼偉大的研究方法,而是選用了最適切的方法。

因為每個人天分、時間與喜好有所不同,故依照自己的能力與研究問題的脈絡挑選最適切的方法,就是好的研究方法。不過這個好的研究方法可不是去資料庫找幾篇與研究問題相關的paper,找出前人用A方法、B方法,然後就把A方法和B方法加在一起,就會等於一個解決研究問題的好方法。也不是在去找另一個C方法就是所謂的三角檢證。

到底什麼是適切的研究方法呢?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,如果今天的研究問題是想要知道為什麼布拉朵的電子市集會失敗,不是立即發個問卷用統計方法去推導前因後果,也不是用德非法蒐集專家意見,更不是趕快用貝氏模型推估產業生命週期,而是要先去瞭解布拉朵地區特殊的商業運作模式、人際互動。唯有先理解問題的脈絡,方能找出最適切的方法回答研究問題。

做研究呀!別一開始就悶頭做,先弄清楚問題再來找方法唷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u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