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不管是看文獻,或是上課後,或是田野調查結束時,我都會要學生準備歸納三個心得。這種訓練簡稱為心得歸納,或叫做Three lessons learned, 3LL。雖然我苦口婆心的說,也每天提醒,但是每當學生被我問到的時候,都是一臉惶恐,看着我不知所措。

 

很多學生的反應是,不知道怎麼樣由一片慌亂的資料中,整理出三個有用的心得。所以這一次我就想來談談怎麼樣歸納。以我的經驗來說,要錯綜複雜的資訊中歸納出心得,基本上可以遵循三個原則。這些原則可以幫助你在聽完研討會之後,馬上整理出自己的心得。

 

原則一:123

第一個原則是先找出三點,不用管這三點是好或是壞,只要能夠對主講人所談到主題理出一個脈絡即可。例如,有一次我們邀請了一位來自英國的學者,她是研究文創產業,而且研究對象是一家設計公司,喜歡用竹子來設計。她的興趣是了解這些材料對設計所代表的意義。

 

從她的演講中大概可以歸納出三個方向。第一,她曾經在一個跟竹子相關的工藝研究所待過好一陣子,研究早期台灣的竹子如何被用來製造為日本劍道用的木劍,後來又沒落。她認識了一群愛竹子的設計師們,所以很順利的抓住這個時機,展開了她的人類學研究。

 

第二,她花了很多時間跟這些設計師在一起,所以了解很多台灣竹子的特性,也觀察到這些設計師如何快樂地用這些竹子到他們的作品中。她跟著這些設計師到很多國際性展覽,也看到這些設計師得獎,分享了他們的快樂。

 

第三,她談到她如何收集了許多資料,多到不知道怎麼樣整理,令她困擾萬分,也讓她的論文寫不出來。

 

就這樣三點很快就跑出來了。你看,一點都不難吧。

 

原則二:123

第二項原則是設法把三個心得根據其意義設定一個主題。在設計主題的時候要盡量地貼切每一點的內涵。然後再根據它的難度做排序。第三個心得應該是最難的,第一個心得應該是比較入門的。例如,我會把以上案例的第一點設計為「洞竹機先」,因為這位學者是因為遇到竹子而找到研究的機會。

 

第二點我會把它設計為「知竹常樂」,因為她非常了解這個竹子,而且很多的喜樂都跟這些設計師緊緊相扣。

 

第三點的心得我會設計為「罄竹難書」,因為透過竹子收集來的資料,在分析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,難把它寫成書,發表出來。這樣的設計雖然跟原意有點出入,但是卻有雙關語之效果。

 

原則三:1+2+3=A

第三項原則是從這三個心得中,找出一個共同的主題貫穿全文。很明顯,三個例子中的心得都跟竹子有關,所以下標可能也需要跟著竹子相連在一起。其實一下子我本來也想不出來。但是,我突然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位日本劍道老師。他的姓叫作「竹內」,單名一個「悟」。可是加起來就頗有哲學的味道,竹內悟,不就是在竹子裡面開悟了很多東西嗎。這樣的標題雖然有一點凸捶,但也不失幽默感。

 

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

利用3LL訓練學生的質性研究能力,其實有三個目的。第一,訓練學生即時反應的能力。讓學生習慣在一坐進研討會的時候,就馬上準備要整三個心得。這樣也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。

 

第二,訓練學生的歸納與推理能力。歸納能力不是一天可以練得起來的,需要持續的鍛鍊。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將過去所學到的東西,統整到現在所學到的知識,連接能力就會越來越強。如此,歸納能力也會逐日增強。

 

第三,常常訓練歸納心得,可以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。大部分碩士生所遇到的困難是:唸太多書,修太多課,結果唸完書、修完課之後卻一無所知。這是因為在書本中所學到的知識,或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,沒有辦法跟自己過去的經驗連結在一起。而且,當資訊過載,或者知識過於複雜,學生很自然地就把所有的東西全忘了。如果常常練習心得歸納,就可以化繁為簡,把別人的想法內化為自己的知識。慢慢地,學生就會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。累積一陣子,就會有足夠的知識庫存。那樣,在理解新事物的時候,速度就會變快。

 

現在,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要馬上練習一下3LL。動手吧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3LL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u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